风行行ai

微博:风行行ai
爱发电:草稿纸
对不起,我只是想写东西。 重整装备,寻回初心。万事莫扰,只为文字而活。

【浅析《陈情令》与《山河令》价值观构造的区别】

          【浅析《陈情令》与《山河令》价值观构造的区别】

          【文-风行  不喜欢可以不看,但是别骂我】

      且不谈我对墨香铜臭与p大的主观喜好与抄袭非议,单说我对两者故事价值观的领略。

      两部剧的原著都没有看过,因此只谈对影视作品的理解。


(《陈情令》存在对观众的价值观凌驾与价值观非正向诱导的问题)

     1.《陈情令》中讲述故事内容的视角,看似是第三人称,实际是第一人称。让读者观众与故事主角产生公平,从而达到不正确的价值观引导。

      这是非常非常值得警惕的。

      举个例子,魏无羡的养母与魏无羡的相处一种,部分人会觉得魏无羡十分委屈,就算活得不委屈,也对养母角色没什么好观感。

      实际上,他养母和他没有任何血缘关系,他养父甚至和魏无羡母亲的关系十分暧昧,在这种情况,能把魏无羡养大,这个女人已经非常大度了。

      而我们站在魏无羡的角度替他感到委屈,那他的感恩之心呢?很多人会说他对这个家族确实很好,那是因为他养父对他确实好。

      他作为一个无血缘的被收养者,哪怕对方对他没什么感情,但是他对此的情绪只剩下委屈,这不该是我们提倡的价值观吧?

      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收养家庭甚至重组家庭,那这一群人,在不能判断这种不正确价值观引导的时候。一旦和魏无羡产生共鸣,他们会对自己的养父母产生怨怼吗?甚至很多人都做不到魏无羡养父对他那么好,它们还会感恩吗?

      《陈情令》中,这种无意识的扭曲的价值观引导非常之多。

      不单单是他的养母。就说被大家接受喜欢的蓝湛。

      蓝湛打动人的地方必须谈他曾经说过的一句话,他说如果你与全世界为敌,那我愿意为了你放弃全世界。

      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恋人无法做到这种地步,那我们会因此对爱人提出更好的要求,索要更多的付出吗,会觉得原本挺幸福的亲密关系不那么幸福吗。

      当然,这点是很多偶像剧中存在的问题,不单是《陈情令》中有这个问题,这点不该被作为扣分点。

      

      2.我所提的价值观凌驾,实际上是通过作品的人称写作体现的。

      从形式上看,《陈情令》是一篇第三人称的文章,而从实质上看,这就是以魏无羡为第一人称的文章。

      这部作品很有意思,上面说所有人都厌恶惧怕魏无羡,但是魏无羡本人除了修习魔道功法外,压根没有伤害过一个无辜的人。在现实生活中,这是不可能成立的事。

      我们把修习魔道功法换成任何一个曾经无法理解的事,比如说清末主张共和,在一个正常的世界里,应该是有人赞同,有人反对的。但是在这篇文章之中,似乎所有人都是傻子。

      有这种片面的理解,大致有两种情况。第一种,就是因为以第一人称描述世界势必造成选择性展示。第二种,就是作者的设定太过一刀切,不现实。

      如果是前者,那很好理解。当我们以魏无羡为眼睛看待世界的时候,他只能看到别人对他的恶意。那说明他的人生观多么的黑暗啊。但是这样黑暗的人,竟然一个无辜的人都没有伤害过。究竟是创作逻辑不能自洽,还是伪善又当又立呢?

      如果是后者,究竟是人们都孤立排挤魏无羡,还是说这本身就是创作时的一刀切问题?为了设置一个他被所有人排挤的现象,只能造就一个魔道,不被任何人认可的设定。

      刚才我们谈了第一人称的讲述视角,让观众不自觉地被一种假装客观的状态,带入到这部作品之中时,创作这个故事的人,就从价值观凌驾变成了价值观诱导。

      强迫性的把这种不正确的黑暗的世界观传递给你,让人觉得这个世界好像就是黑暗,不可救赎。让人觉得好人都得死,好人没有好下场,正义之师都是披着羊皮的狼。

      这不恐怖吗?这不值得警惕吗?


      3.在《陈情令》播出后,很多不理智的读者观众自发组成团体,成为了网络上不可忽视的力量。

     我也一直在思考,为什么这部作品会引导出这么多脑残粉。他到底有什么魅力。

     反复观看过很多遍后,我慢慢找到了原因。  

     首先不得不说,不管是原著还是影视改编,作品质量本身没有太大问题。造就这么多负面现象,实质上还是作品价值观对未成年的引导的缘故。

     看到魏无羡,我就想到初二的青春期少年们。

     我也有过青春期,我初二的时候非常自我,一切都以我为中心。和父母闹脾气,会觉得父母不爱我。和闺蜜吵架,会觉得闺蜜不理解我。在学校被孤立,会觉得所有人都披着伪善的皮,嫉妒我的能力。会觉得人性本恶。

我们以魏无羡的视角去看这个世界,不也是这样的吗?

    继母冷对我,兄弟不理解我像个傻x,正义之师都是想要利益,世界上没一个好东西。

偏偏我高尚伟大善良,修炼魔道也只是攻克死物,没有伤害一个无辜的人。

     极端不极端。

     而一旦,真的有人把自己带入到书籍电视剧的情绪之中,觉得我就是魏无羡的时候,这个孩子,前半段的人生就毁了吧。

     知道等价回报对自己好的人,却看不见人的委屈。如果不是对你最好,便心生委屈怨怼。明明憎恶全世界,却笑脸相迎所有人。

不可悲吗?


     4.这个作品,逻辑最不能自洽的地方就是魏无羡自己。

     在电视剧的最后几集,正道之师集体讨伐魏无羡的时候,作者仍未无限的口吻,批判了一件事。就是大家的评判标准好像就是非黑即白,对价值观不同的人就可以网络暴力。

      正义之师只要是武林正派就是对的,做邪恶的事情也是对的。他修炼魔道就是错的,没有伤害过任何人也是错的。

     这是作者的价值观。

     但是作者在创作这个故事的时候,不也是非黑即白的吗?魏无羡被所有人痛恨,自己却干净如白莲。正义之士好像都是错的,好人都死了,坏人都活得很好。

      这个故事的本质就是非黑即白的,作者又想要凌驾于这个故事之上去讨伐这种观点,岂不是又当又立?

      试问,逻辑怎能自洽?

      更何况,我在有这个意识去区分作品价值观的时候,都能够为魏无羡所经历的事情而痛苦难过,那那些没有意识去区分价值观的人,他们岂不是只能被这种不正确的价值观引导?

      这难道是一个作者的责任感?

      一个良性的社会,难道就都是丑恶的?难道好人注定没有好下场?难道“我”什么都没做错?难道我被人排挤,不是因为我的某些处事方式有问题,只是因为我和别人不同?

      这是怎样的价值观啊。


(将《陈情令》和《山河令》放在一起谈,并不是想踩一捧一,而是因为两者的人物设定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,只是因为作者价值观的不同,创造的故事截然不同。)

      1.魏无羡与温客行都是家世凄惨,后期被迫成为邪魔之王的人物。

      相比于魏无羡明明恨着世界,却保护所有人的行为。温客行显得格外真实。他恨武林的所有人,所以让群鬼去为祸武林。

      恶本身也是一种人性之善,那是对过往事件和情绪的宽慰。温客行作恶的行为,当然不值得倡导,但相比之下更为真实。

      而且,相比于魏无羡,温客行的善良之处在于,他最后认识到了武林上的一些人是无辜的,所以他最后后悔了,最后赎罪了,最后收手了。


     2.两个故事,武林上的人都是反面角色。

    《陈情令》这篇文章里,武林上的好人除了主角都死了,大部分武林正派都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真小人。而《山河令》里,一部分武林人士真坏,一部分人是蠢的被利用,一部分是有真的善良之心的。

      而《山河令》里最真实的部分,就在于,那些武林人士不管是好是坏,提起老温父母的惨死的时候,多多少少都是有几分愧疚的。

这才是真人。

     人就是会做错事,人就是会选择了邪恶,但依然保有良善之心。


(两者最大价值观的区别,我认为是创作者看待这个世界的区别。)

     如果说我在《陈情令》看到的是极端和怨怼,那我在《山河令》里看到的是人性的光辉与救赎。

     我喜欢后者,不仅仅是因为人物,是因为故事,更是因为我愿意相信这个世界是善良的。

     我愿意相信,每个人都有私心,每个人都有极端与怨怼,但我们最终都会拥有知识与理智,能够获得一段友好的友情或者爱情。

     那段友情或者爱情从来都不是我的救赎,理智的认识世界,认识自己,才是人性的光辉。


评论(6)
热度(182)
  1. 共9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风行行ai | Powered by LOFTER